以前一直很恐懼跑步。遙想大一那年,體育課測試一千米,跑完時已是全身無力、想嘔吐,滿嘴口沫,難受得在地上打滾。真是打死也不敢相信自己現今可以半馬完賽,連續跑個21.0975公里。
很早就看了王石、村上春樹關于長跑、關于馬拉松的書,一直對跑步有興趣,但始終邁不出那一步。覺得自己沒有必要跟風,覺得跑步沒那么容易,膝蓋及腳踝很容易受傷,甚至影響老年行走等,反正理由一大堆。有二位同學前二年就開始跑步了,一直邀請參與,前面一直抗拒著,難以下定決心參加。
今年新年時立下要減重10斤的小目標。覺得是不是通過跑步來增加新陳代謝,加大消耗,通過消耗大于吸收的小公式來減重呢。為此在2019年1月7日開始啟動跑步進程。對于自律及堅持,倒是比較有信心的。相信自己想做一件事,還是能做到循序漸進,持續進行,自我控制地完成目標。從剛開始的跑一二公里,到五六公里,到十公里花了三個月時間,從十公里提高到十五公里又花了三個月時間,從十五公里到現在的二十公里花了近四個月時間。一步步堅持奔跑著,漸漸達成所立的目標,也是快事一樁。
在參加本次半馬前,前面一個月已經連續三個周未給自己加量,從十五公里開始,隔一周增加一公里,直到加到十七公里,時間在二個小時以內。鑒于此前的訓練,對于半馬完賽,認為應該沒問題,無需太擔心。
內心雖然認為肯定可以完賽。但第一次參加馬拉松賽事,還是比較緊張,晚上沒怎么睡好,做夢都在參與馬拉松比賽中。還好到了正式賽日還是比較平靜。
參加半馬前就有聽過馬拉松其實也有一定的危險,尤其是半馬,危險性更高。有些半馬跑者在快接近終點時,就會加速,就會沖刺,以致因為身體機能問題猝死在賽道上。
聽了挺嚇人。感覺自己應不至于吧。半馬全程節奏是非??刂频?,根本沒有什么博成績的想法,唯一想法就是安全完賽,到點就行。所以自己跑得挺放松,路上看看風景,看看跑步各類人士,看看旁邊助威的隊伍,完全沒有非常辛苦的感覺,相當佛性、隨性。中途看到一位跑者跑服上面寫著“奔跑,不僅為了終點”,覺得相當有內涵,可以作為人生奉行原則。
1、人生應該奔跑,跑得遠,跑得快,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2、終點很重要,但也沒有必要一切為了終點,一切只有終點,路上的風景、奔跑中的體驗也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份。
3、人生或長或短,總有終點在后頭,世間事不必太計較,有些事看淡為好。
4、方向雖然一致,終點卻未必只有一個,迷你、半馬、全馬甚至棄賽就看你自己的選擇……
別人家是心靈雞湯,這邊只有硬湊的驢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