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鬧得沸沸揚揚。
原告優酷起訴被告蜀黍公司侵權:截圖涵蓋電視劇的主要內容,構成侵害優酷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請求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50萬元。
被告蜀黍公司辯稱:平臺是一個用戶自行上傳信息的分享平臺,且聲明要求上傳內容必須合法合規,盡到平臺注意義務。作者觀劇后的文字分享需要有圖片配合陳述,且300多張圖如果連續播放僅能播放幾秒鐘,對整個視頻來說,屬合理引用行為。
法院認為:通過比對,截取的圖片畫面屬于涉案劇集中具有獨創性表達的部分內容,提供涉案圖片集的行為構成提供作品的行為。即使涉案圖片集由網絡用戶第三人上傳,但蜀黍公司與用戶之間存在關于涉案圖片集利益分享等緊密關系,具有明顯的主觀故意,構成共同提供涉案圖片集的行為。
再者,涉案圖片集目的是迎合用戶在短時間內獲悉劇情、主要畫面內容的需求,并不屬于合理引用。且能夠實質呈現整部劇集的具體表達,公眾可通過瀏覽涉案圖片集快捷地獲悉涉案劇集的關鍵畫面、主要情節,提供圖片集的行為影響了作品的正常使用,損害了權利人的合法利益。
8月6日,法院一審判決認定,蜀黍公司未經許可,對涉案劇集實施信息網絡傳播行為,構成對優酷公司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犯,判決蜀黍公司賠償優酷公司經濟損失3萬元。
那么,著作權中的“合理引用”如何認定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
“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這是該款規定體現出的目的,不能有商業性的目的,更加杜絕以營利為目的。但是此案被告作為一個公司,發布圖片集的行為很難不被認為不具有商業目的。
“在作品中適當引用”則說明了引用的內容不能涉及被引用作品的實質性內容,更不能表現出被引用作品的整體性框架結構。此案中,圖片集雖說以視頻播放后僅有數十秒,但播放后,基本涵蓋了被引用作品的核心內容要點,造成觀看者看過這些圖片集后已了然被引用作品的主旨概要,失去觀看原作品的興趣,具有不良影響。
故引用他人作品是被法律所允許的,但把握侵權的界限是必要的。既然是合理引用就應當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不應當也不會對他人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