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圖為嫌疑人被逮捕
2018年12月25日,福建龍巖市發生一起公交車被持刀歹徒劫持事件。目前已造成8人死亡、25人受傷,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機關控制。據了解,犯罪嫌疑人是龍巖市本地人,系無業人員。事發之前,當地居委會干部到其家中為嫌疑人父親拍照辦理優撫證,產生了矛盾。犯罪嫌疑人先是持刀殺人,其后又劫持公交車撞人。目前,當地公安機關還在對案件具體情況進行進一步偵查。
事情發生后,人們強烈譴責犯罪嫌疑人,也為逝去的生命感到痛惜。悲痛之后,社會還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嚴防悲劇再次發生?
律師點評:對于公眾而言,面對這樣的案件,也不必過分惶恐。報復社會型案件固然與社會轉型期中的問題有關,但如此踐踏人性的極端惡性案件的決定性因素依然是個人人格障礙與缺陷,是對“挫折”的過激反應。因此,人們應認識到,這類事件的出現只是個例,并不具備普遍性,無需上升為群體性恐慌與焦慮。
其次要提升公共場所安全防控,強化社會、家庭和個人的三元預防結構。惡性事件發生后,公安機關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加強類似場所安全警戒力量部署。但這不是“一陣風”式執法,而是為了防止模仿作案的需要。從長效機制上,防范重點依然在于社會、家庭、個人三方的協力,加強對公共交通、學校、醫院等報復社會型犯罪易發的公共場所防范工作。硬件上注意安全島、避險場所設立,實現緊急事件及時疏散;軟件上科學配置警力等社會保障力量,進行必要的反暴力安全演習,提升民眾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降低類似犯罪的社會危害性。
最后還要加強司法救助與心理干預。惡性事件的發生往往牽連許多無辜的人,其中既有遭遇不幸的家庭,也有事發時目睹悲劇發生的人們。他們的內心經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考驗。這就需要對他們進行一定的救助與心理干預。盡管金錢不能挽回生命,但能表達社會的撫慰。依照司法救助的相關細則,對遭受犯罪侵害無法通過訴訟獲得有效賠償的當事人,國家司法救助可以進行輔助性救濟。同時,各相關部門有責任也有能力為目睹悲劇發生的人們提供持續心理疏導,防止“反芻”帶來的二次傷害。
惡性事件的發生,不僅要做好事后處置,還要未雨綢繆,從根源上截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為有效防止同類案件發生,有必要建立全社區覆蓋的心理診所、講座、社會宣傳等方式,引導重點人群對挫折、困難等負面情緒進行自我調節,以消弭極端情緒誘發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