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事糾紛案件因涉及家庭情感糾葛而更顯復雜。為妥善化解家事糾紛,真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人民法院積極探索,構建由法院、居委會、心理輔導團體、特邀調解員等組成的新型家事糾紛綜合協調解決機制,創新運用“司法+”功能,充分發揮離婚冷靜期、心理疏導法、安全保護令以及案后回訪延伸服務等機制的作用,取得明顯成效。
司法+離婚冷靜期:有效減少“沖動型離婚”
所謂離婚冷靜期是指在離婚訴訟中,法院依據案件需要或當事人申請,給予當事人一定的冷靜期限。通過該制度,讓尚未深思熟慮的當事人冷靜考慮雙方的感情是否確已破裂,是否可以共同面對婚姻存在的危機,是否對子女撫養作出妥善安置等因離婚必須面對的問題,減少離婚中的沖動因素。
2018年元旦假期后的第一天,高某匆匆忙忙來到集美法院要求離婚?!半p方性格不和,妻子孫某對我進行家暴,夫妻感情已經完全破裂?!边@是高某在起訴狀中要求離婚的原因。
集美法院受理該案后,民一庭法官詹雪霞第一時間聯系了雙方當事人。原來,高某與孫某均來自江西省九江市,現暫住于廈門市集美區。高某以前家庭經濟困難,30歲時遇見因無法生育而無奈離婚的孫某。兩人相識后彼此鼓勵,一起組建了新的家庭。兩人領養了一名女孩,同時也一直在積極治療不孕之癥。在兩人結婚后的第5年和第8年,孫某懷孕并生育了一子一女。平時,高某負責在外工作養家,孫某則在家養育子女料理家務,家庭經濟條件日漸改善?,F在訴請離婚是源于一次爭吵與互毆。
“她對我晚歸常有抱怨,她的性格暴躁,這次當著我哥哥的面實施家庭暴力,我的面子過不去,非離不可?!痹谕デ罢{解時,高某生氣地表示。孫某也是憤怒地說道,“我在家照顧三個孩子,每天忙得團團轉,他下班后卻經常晚歸,這次吵架是他先動手,我才還手的。這怎么是實施家暴?他因為愛面子要和我離婚,離就離!”與此同時,孫某表示他們領養的女兒年方10歲,最小女兒年僅3歲,三個孩子可均由高某撫養,其是家庭主婦沒有收入,無法支付撫養費。調解時,二人互相指責,情緒愈發激動,但論及子女撫養問題時,雙方卻都沒有適宜的撫養方案。
詹雪霞通過對雙方感情經歷與生活現狀的了解,認為高某與孫某從彼此遇見、互相鼓勵、共同組建家庭并生育撫育三名子女的生活經歷實為不易,兩人彼此為對方和家庭付出許多,高某起訴離婚明顯帶有沖動的情緒,雙方感情并未徹底破裂。因此,詹雪霞在疏導雙方情緒的同時,經征求雙方當事人意見,向雙方發出了集美法院首份《離婚冷靜期通知書》,給予雙方3個月的冷靜期,引導他們冷靜思考婚姻中存在的問題,希冀他們改正自身的缺點,學會相互體諒與感恩。
2018年2月,詹雪霞通過電話聯系高某。高某向詹雪霞表示已不想離婚,他對自己經常晚歸進行反思,現在兩人已經和好,準備回老家過年。隨后,高某向集美法院申請撤回離婚起訴。
“我們當時因為一時沖動要離婚,感謝法官的耐心疏導并給予冷靜期時間,我們現在學會互相理解、彼此體諒,夫妻家庭關系變得很融洽?!?018年4月,詹雪霞再次通過電話回訪孫某,孫某激動地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司法+心理疏導法:理性對待“破裂型婚姻”
法官和心理咨詢師,兩種職業看似關聯性不大,但集美法院的法官們卻不這么認為,他們積極探索兩者的組合方式。集美法院院長溫文華告訴記者,深化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是一個持續漸進的工程,成立家事案件心理調適中心是集美法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為了讓家事審判改革更具廣度、深度與溫度,集美法院加強家事審判隊伍建設:一方面成立專門的家事審判合議庭,選任有辦理家事案件經驗的法官組成合議庭以及具有基層工作經驗和豐富人生閱歷的社區工作人員擔任陪審員;另一方面,組建家事審判輔助人員隊伍,由家事調解員、家事心理學專家組成,探索借助專門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能處理家事糾紛的機制。集美法院充分運用“司法+”功能,把司法跟心理調適加到一起,對家事糾紛當事人開展心理疏導工作。
黃某與妻子吳某系經人介紹結婚。2015年9月,吳某曾提起離婚訴訟。法院經審查后認為,雙方感情尚未破裂,判決駁回吳某離婚請求。2017年6月,吳某再次提起訴訟,黃某也同意離婚,但雙方對婚生子的撫養、探望及財產分割等問題,存在巨大分歧,產生激烈爭執。雙方為此先后申請調查取證5次,申請調查的賬戶近20個,并申請對房產價值進行評估。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承辦法官發現雙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且有尋求心理援助的意愿,遂依當事人申請,邀請集美法院家事案件心理調適中心的心理咨詢師開展調適工作。心理咨詢師分別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輔導,引導雙方正確對待婚姻情感、子女撫養與成長、財產處置等問題。輔導之后,雙方同意達成一個月的冷靜期協議。此后,法官再次召集調解,雙方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了調解協議,和平結束這段婚姻。
“將心理調適引入家事糾紛審理有著積極的意義?!奔婪ㄔ好褚煌ネラL余巍對記者介紹,“家事糾紛不同于一般財產型案件,其中摻雜著當事人復雜的情感因素。比如離婚糾紛中,婚姻經營失敗,夫妻感情破裂,對當事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傷害,當事人也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不安、痛苦、怨恨等情緒,這些情緒可能影響當事人理性看待離婚所帶來的財產分割、子女撫養、探望等問題。而通過心理疏導,不僅可以幫助當事人回歸理性,而且可以幫助當事人修復關系,脫離不良情緒。”
據悉,集美法院家事案件心理調適中心由心理學專家、熟悉婚姻家庭及未成年人心理特點且具有心理輔導經驗的基層組織人員和院校心理輔導志愿者等十余人組成。該中心以家事案件的當事人及其未成年子女為主要服務對象。
司法+安全保護令:妥善保護“危機型家庭”
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對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護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也為人民法院制裁家庭暴力、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在記者采訪過程中,集美法院杏林人民法庭法官邱淑貞向記者介紹他們運用反家庭暴力法中的人身安全保護令保護受害者的一則案例。
林某與丈夫楊某結婚20年,育有兩個女兒。婚后兩人經常因家庭瑣事起爭執,楊某脾氣暴躁,經常懷疑、謾罵林某,甚至恐嚇、毆打林某。林某因此多次受傷住院治療,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嚴重影響。
一天清晨,林某在準備早餐時再次遭到丈夫的毆打,受傷住院。事后林某報警,派出所因此對楊某作出行政拘留十天的處罰決定。因害怕丈夫解除人身自由限制后,會報復自己并再次實施家庭暴力,林某向集美法院提出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收到申請后,邱淑貞認真審查了林某提交的結婚證、戶口簿、病歷、報警回執單、治安調解協議書、行政處罰決定書等證據材料并向當地派出所了解相關情況后,認為林某的申請符合反家庭暴力法的相關規定。在受理后24小時之內,集美法院就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裁定,禁止楊某對林某實施毆打、謾罵、恐嚇等家庭暴力,禁止楊某接觸林某。
次日,集美法院將人身安全保護裁定書送達給林某及其丈夫住所地的派出所、居委會,并前往拘留所向楊某直接送達人身安全保護裁定書,對其進行相關法律的說明與解釋?!叭缛暨`反上述禁令,法院將依據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四條之規定,視情節輕重,處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鼻袷缲戉嵵靥嵝褩钅场?/p>
據悉,該份人身安全保護令送達后至今,林某未再向集美法院申請過人身安全保護令,林某與楊某也未向集美法院提起過離婚訴訟,收到較好的社會效果。
司法+案后回訪制:延伸服務“離異型家庭”
“良好的婚姻家庭關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因素,為充分發揮家事審判的職能作用,我們并非一判了之,而是根據案件情況特點,積極發揮案件跟蹤、回訪、幫扶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與當事人進行交流,延伸司法服務,大力保障未成年子女、婦女、老人的合法權益,在判后幫助當事人重塑生活的信心,促進家庭與社會的健康發展。”集美法院副院長孫曉嵐對記者介紹集美法院家事案件的案后回訪制度。集美法院通過回訪幫扶,為當事人提供暖心服務,幫助涉案糾紛家庭正視生活,重獲新生,既彰顯司法關懷,又讓當事人感受到溫暖與貼心。
據了解,集美轄區外來務工人員離婚案件較多,隨遷子女的權益保護問題日益凸顯,為做好此類案件的審理工作,集美法院加強對隨遷子女的心理疏導及撫養權保護。廖某與丈夫華某是從江西來廈務工人員,現暫居住在集美。兩人婚后育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已上大學,小女兒則就讀小學。2018年3月,廖某到集美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并要求撫養次女,由華某承擔撫養費。在法院主持下,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婚生次女由廖某直接撫養,華某每月支付撫養費1000元;在不影響婚生次女的情況下華某可隨時探望婚生女。
在案件調解過程中,承辦法官詹雪霞注意到一個細節,廖某不斷地述說華某的種種往事對其造成的傷害,而廖某也曾有因精神抑郁住院治療的經歷。案件處理過程中,廖某將其兩個女兒均帶至法院,意圖讓她們表明態度,愿意隨其生活。不過考慮到調解過程可能會對孩子造成精神傷害,詹雪霞沒有選擇讓她們參與調解過程。
“達成離婚協議后,我向兩個孩子了解情況,發覺次女情緒有些異樣。在調解后回訪中,次女已將父親華某的手機號碼“拉黑”,而華某也表示此舉嚴重傷害了他,他不愿意再支付撫養費?!闭惭┫颊f道。為了幫助這個家庭正確對待離婚后的情緒及親子關系,經廖某申請,詹雪霞為其邀請心理咨詢師莊來香進行心理輔導?!霸趯υ撈鸢讣男睦硎鑼н^程中,我們對廖某母女輔以沙盤游戲治療,幫助她們重塑對生活的信心,正確對待關系的變化。”莊來香對記者說道。
2018年4月,詹雪霞再次回訪廖某,廖某向詹雪霞表示經過心理疏導,她已經釋懷并繼續回到公司上班,以后會努力和孩子過好生活。而廖某的次女情緒也趨向穩定,不再把父親“拉黑”,有時還會與父親通過微信語音進行交流。據莊來香反饋,5月經過第二次心理疏導后,廖某狀態良好,只要遵醫囑堅持服藥即可。
“家事無小事,細微問題都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在家事審判中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權益保護方面,我們還將繼續突出家事審判的集美特色,充分發揮集美學區優勢,在家事審判中吸收高校師資以及校園志愿者團隊,聘任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專家作為特邀的司法輔助人員,從事家事調解、家事調查、心理疏導、心理測驗等工作,探索與教育部門、心理機構、共青團、高校志愿者等機構組織建立多位一體的保護機制,從而更好地保障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合法權益?!睖匚娜A對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