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刑事審判觀察匯編推薦閱讀。福州刑事審判觀察系專業福州刑辯律師–蔡思斌律師在長期關注、搜集福州及其他地區法院刑事審判實例,并結合自身多年辦理刑事案件經驗的基礎上歸納、編輯、原創而成。浙江省松陽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一起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超過7億條公民信息遭泄露,8000余萬條公民信息被販賣,涉案金額117萬余元。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一審判處被告陳某有期徒刑5年6個月,并處罰金3萬元;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王某等5人有期徒刑5年到3年4個月不等,并處罰金40萬元到6萬元不等;以同罪判處被告何某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并處罰金5萬元。
信息時代,公民的個人信息屢屢遭到泄漏,既得不到隱私保護,還因為個人信息的暴露導致經濟損失和危及健康、生命的代價。因此,信息時代保護公民個人隱私既是維護社會和諧和正常運轉的基礎,也是所有信息、IT企業良性發展的必要條件。
在保護個人隱私上,除了法律和管理,當然還需要科技手段的介入。但僅從法律來看,對盜取個人信息并以此獲利的違法犯罪分子進行嚴厲懲處是一種有效手段。但是,一直以來,無論是業界還是公眾的觀感均是,對犯罪分子的處罰太輕,無法以儆效尤,也讓此類犯罪日益增多。
這一點,從對國內和國外,尤其是與美國的比較就能看得出來。中國的盜取個人信息案(無論是黑客入侵還是內部人員盜取公眾大數據和個人信息)一般只判一兩年,最高也就10年左右。
判刑較為(或者是中國最為)嚴厲的一案是,2015年7月江蘇淮安市清河區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被告郎某有期徒刑11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判處被告譚某有期徒刑5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被告合伙入侵一金融公司的數據庫,獲得投資客戶的姓名、身份證號、資金記錄、銀行卡號等原始數據,然后登陸網站系統申請提現,竊取錢財。郎某騙取資金9起,騙取人民幣共計1572356.15元;譚某參與其中5起,騙取人民幣共計1023343.4元,分得贓款20000元。
盡管對盜取個人信息獲利的犯罪分子的懲處的輕重程度是由犯罪動機、過程、危害后果、涉及受害者的多少等來確認的,也與適用的罪名有較大關系,但與美國相比,國內對懲處信息犯罪的量刑普遍較輕。
一般而言,美國對于危害國家安全,尤其是盜取個人和政府大數據賣給恐怖分子的行為會進行最嚴厲的懲處。例如,2016年9月,美國一法院對20歲科索沃黑客費里茲(Ardit Ferizi)判處20年有期徒刑,原因是費里茲入侵美國一家企業的服務器,竊取該企業超過10萬名用戶的信息,其中包括1351名美國軍隊及聯邦政府雇員的數據,并把這些數據轉送給伊斯蘭國(IS)黑客部門的領導候賽因(Junaid Hussain)。
不過,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并非是美國對盜取個人信息最嚴厲的處罰。早在2013年,美國紐約南區聯邦法院對以庫茲明為首的3名東歐黑客宣判有罪,分別量刑95年、67年和70年(總計232年)的監禁,這3名黑客均不滿30歲,是迄今對盜取個人信息犯罪者懲處的最高紀錄。
當然,量刑極高的原因在于這3名黑客造成的損失巨大,而且危害國家安全機構。這3名黑客制造的Gozi木馬病毒感染了全球超過100萬臺電腦,僅美國就有4萬余臺電腦被感染,其中160多臺屬于美國航天航空局等重要國家機構。此外,這些黑客制造和傳播的病毒攻擊特定金融機構,從個人銀行賬戶中竊取了上千萬美元。
如果說這3名黑客的最高量刑是罪有應得,那么,美國對另外一些盜取信息的行為進行了不成比例的嚴厲懲處。最有名的便是對黑客艾倫?施瓦茨(Aaron Swartz)的量刑。施瓦茨盜取的不是個人信息,也沒有以盜取的信息獲利,他盜竊的是麻省理工學院(MIT)和JSTOR(一個在線學術期刊系統,其數據庫包括1000多家期刊)的480萬份學術論文和其他文獻,并把這些知識和信息免費發布在個人網站上供所有需要這些信息的人享用。
2011年7月19日,施瓦茨因數字盜竊被捕。后來被起訴,罪名包括電信欺詐、計算機欺詐、從受保護計算機內非法獲取信息、魯莽破壞受保護計算機等罪,檢察官建議對其判處有期徒刑50年,最高罰款400萬美元。由于無法承受壓力,施瓦茨于2013年1月11日自殺,年僅26歲。
施瓦茨之死引發了美國和全球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廣泛爭議和討論,而且相當多的人希望施瓦茨之死可以促成一部“艾倫(Aaron)法案”,廢止嚴苛的計算機犯罪法,以保護人們在網絡上自由獲取信息、免費分享知識和發表言論的權利。
拋開爭論不談,僅就美國目前對數字信息的保護而言,就讓盜取知識者的懲處程度高過盜取個人信息和國家安全信息,說明美國對信息時代盜取信息犯罪的懲處極為嚴厲。而且,僅僅比較對盜取個人信息的懲處,也體現為美國最為嚴厲。2012年,只是非法入侵多位好萊塢明星電子郵件,盜取個人信息的美國男子查尼就被判處10年監禁。
現在,陳某等人盜取7億條公民信息,販賣8000余萬條公民信息,涉案金額117萬余元,最高才判處5年半,顯得處罰非常之輕。今后中國需要更為嚴厲地打擊信息犯罪,尤其是對盜取個人信息獲利者進行更沉重的打擊,才能以儆效尤。結合其他手段,才能更好地保護公眾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