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蓬松度”“專柜上萬元”“貴了隨時退”在以羽絨制品為主的直播間里,主播賣力地吆喝著自家產品的優質性價比,90%鵝絨填充的產品,卻賣到了十分親民的價格:49元的羽絨馬甲、159元的鵝絨服,接二連三被擺上小黃車,成了冬季熱銷款。
然而,一條“羽絨服吊牌標70%絨量,實際含量為0”的熱搜卻戳破了羽絨制品的“溫暖”假象。近日,浙江湖州警方查獲7萬余件0絨量的假冒羽絨服。緊接著,央視《財經調查》欄目也曝光了江蘇南通廠家以“飛絲”代“絨”的騙局。
劣質的羽絨服不僅無法暖身,還寒了人心,同時也暴露出監管漏洞和行業亂象。對此,2024年12月11日《福建法治報》普法之窗欄目記者邀請上海錦天城(福州)律師事務所蔡思斌律師,為消費者解析相關法律知識,揭露假羽絨背后的問題,提醒群眾擦亮眼睛,依法維權。
采訪全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