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方應未辦理結婚登記,不具有法律上的夫妻權利義務關系。
據女子侄女表述,女子是十五年前流浪到他們家,當時已患有精神疾病。女子沒有戶口,且不配合警方尋親,他們便將其收留,和她的二叔一起生活,并有了兩個孩子。以當時女子情況來看,女子與二叔不可能辦理結婚登記,不具有法律上的夫妻權利義務關系。即使真若辦理了結婚登記,該婚姻關系也應屬無效。《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條規定,結婚應當男女雙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對另一方加以強迫,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加以干涉。也就是說需要結婚人員能夠正常做出意思表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本人無法做出有效的意思表示,所以無法結婚。
二、男方一家的“收留”行為真實性有待商榷,與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發生性關系可構成強奸罪。
男方需要承擔何種法律責任應分為兩種情況來看。首先若是事實真如女子侄女所說,女子流浪至他們家時已報警尋親但未果,因此男方一家只能收留女子,則收容流浪精神病人這一行為并不違法。但女方兩年內便為男方產下兩子,作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女方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在法律上其不能作出有效的性同意,男方行為將涉嫌構成強奸罪。該種情形并非個案,安徽農民劉華姬與從路邊領回家的精神病女子同居13年,安徽省亳州中院對該案作出二審判決,認為劉華姬犯強奸罪,但歸案后如實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對被害人長期照顧并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養育多名子女,劉華姬構成強奸罪但可從輕處罰,綜合考量判處劉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1984年4月聯合發布的《關于當前辦理強奸案件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答》規定,“明知婦女是精神病患者或者癡呆者(程度嚴重的)而與其發生性行為的,不管犯罪分子采取什么手段,都應以強奸罪論處。”該規定雖然已經于2013年1月18日失效,但規定中的此項內容一直被司法實踐和理論所秉持。精神病女子沒有性防衛能力,因此只要發生了性關系,即使雙方共同生活并撫養小孩,男方也構成強奸。
至于侄女所述內容真實性,應查詢當年報警回執便可知曉。值得深思的是,侄女所言尋親理由是“家里條件不好,嬸嬸沒有戶口,我就想著幫嬸嬸找到家人,把戶口上了,才能享受相關政策”簡而言之就是想以女子精神疾病身份領取國家補貼,享受優惠政策。而文中又提到女子兒女正處于8歲、12歲,正是需要讀書花錢的年齡,且女子此時“病得更嚴重了”,可以看出其在男方家庭應并未得到善待或無力善待。女方家庭“曾四處尋找妹妹并報了警,但一直沒有她的任何消息”是否可以據此揣測,這么多年來男方一家并未持續嘗試為女子尋親,而是經濟情況無法支持,且女子病情持續加重的情況下,才想起為女子尋親呢?
若是第二種情況,女方并不是真如侄女所說是流浪至其家被收留,而是被拐賣至此,則男方不論是作為拐賣方還是買方,都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前兩年徐州豐縣女子遭鐵鏈囚禁生八孩一案,法院判決被告人董志民犯虐待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六個月,犯非法拘禁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九年。判決被告人時立忠、桑合妞、譚愛慶、霍永渠、霍福得犯拐賣婦女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十年、十三年、八年六個月和八年,并處罰金。對于其在男方家庭的具體情況我們尚不得知,但若是女方真是遭拐賣而并非流浪被收留,則男方可能需承擔刑事責任。
福州律師蔡思斌
2024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