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要旨
侵權行為人在其網店上公布的銷售數據系第三方平臺統計生成的銷售數據,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可作為認定侵權商品銷售數量和計算銷售金額的重要依據。法院適用法定賠償方式確定賠償金額時可將該數據作為參考要素。
????【案情】
斐樂體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斐樂公司)以肖某某在其開辦的淘寶網店銷售侵犯斐樂公司商標權的鞋子產品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肖某某承擔停止侵權及賠償經濟損失60萬元的法律責任。根據斐樂公司公證取證的內容顯示,肖某某網店銷售的兩款侵權產品銷售量共計1540件,單價為每雙368元,可計算出銷售金額為566720元。另外,這兩款侵權產品顯示的庫存為近3萬雙。
????【裁判】
福建省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肖某某銷售侵權商品的行為侵犯了斐樂公司的注冊商標專用權。由于斐樂公司未提供證據證明因侵權所受損失或肖某某因侵權所獲利益的具體數額,綜合考慮涉案商標的知名度、侵權行為的性質、情節等因素后,酌情判定肖某某賠償斐樂公司經濟損失2萬元。
宣判后,斐樂公司不服,提起上訴。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由于肖某某經法院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視為放棄答辯的權利。在沒有反證的情況下,對于斐樂公司提交的經公證的網店公開銷售數據可以作為認定銷售金額及侵權獲利的計算依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服裝零售利潤率為32.4%,而侵權產品由于普遍成本低于正品,銷售侵權產品的利潤率通常還要高于銷售正品的利潤率。肖某某銷售的兩款侵權產品的銷售金額為566720元,按照32.4%利潤率,可以得出其獲利至少為183617元。原審法院判決賠償2萬元顯然偏低,責任承擔與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不相適應,亦不足以對惡意侵權行為施以足夠的懲戒。遂判決,將賠償額調整為20萬元。
????【評析】
本案爭議焦點在于賠償金額如何確定。
由于知識產權屬于一種無形財產,司法實踐中,權利人欲證明其因侵權所遭受的具體損失,舉證非常困難。另外,由于違法所得的證據往往掌握在侵權人手中,權利人也難以取得。但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當下,大量侵權行為發生在互聯網上。電商平臺存儲的平臺內經營者的銷售數據,由于其來源于中立的第三方,因此該數據所反映的事實相對客觀,可作為權利人舉證侵權人銷售侵權產品情況的重要依據。鑒于這些平臺上展示的產品數據是完全對外公開的,因此權利人可以通過查閱、分析這些對外公示的數據,對該店鋪的銷售情況作出基本判斷。得到侵權人的獲利后,權利人無論是通過以主張侵權人獲利的方式還是以法定賠償的方式來確定賠償額,權利人都將占據更大的主動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依法加大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懲治力度的意見》第八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積極運用當事人提供的來源于工商稅務部門、第三方商業平臺、侵權人網站、宣傳資料或者依法披露文件的相關數據以及行業平均利潤率等,依法確定侵權獲利情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知識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一條規定,當事人提供的財務賬簿、會計憑證、銷售合同、進出貨單據、上市公司年報、招股說明書、網站或者宣傳冊等有關記載,設備系統存儲的交易數據,第三方平臺統計的商品流通數據,評估報告,知識產權許可使用合同以及市場監管、稅務、金融部門的記錄等,可以作為證據,用以證明當事人主張的侵害知識產權賠償數額。據此,電商平臺所公布的銷售數據可以作為證明侵權行為人銷售數量的證據。侵權行為人如果對該銷售數量有異議,比如主張存在“刷單”行為等,則應提供相反證據。在具體案件中,產品網頁上所展示的銷售數據與被控侵權產品的實際銷量并不會完全對應,權利人也可以向法院申請調取侵權人網店的后臺銷售數據,以更加客觀、準確和真實地反映侵權人的銷售事實。本案中,二審法院就是依法將肖某某在網購平臺上公布的侵權產品銷售數據作為計算侵權獲利的重要依據,并將該情節作為確定賠償金額的一個參考要素,從而將賠償數額大幅提高。
另外,要證明侵權人的獲利情況,除了證明侵權人的銷量外,還需要舉證侵權產品的利潤率。以下方面可以作為確定利潤率的參考因素:一是當事人或其關聯公司在官網、年報等公開宣傳的利潤率;二是國家行政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第三方商業平臺等發布的統計報告或者行業報告顯示的行業利潤中間數;三是同類產品的可比較利潤率。在無法獲得侵權產品的真實利潤情況下,權利人可以參考A股上市公司的年報所公布的同類產品的利潤率來主張侵權產品的利潤率。而且侵權產品由于普遍成本低于正品,一般情況下,銷售侵權產品的利潤率還要高于銷售正品的利潤率。
本案中,二審法院根據被告在網購平臺公布的侵權產品銷售數量和銷售價格,計算出侵權產品的銷售金額,并根據行政部門發布的行業利潤率得出相對精確的被告的侵權獲利。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其他因素,適用法定賠償方式確定20萬元的賠償數額。這樣裁判既有效遏制了侵權行為,又維護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彰顯了對知識產權嚴格保護的司法理念。
本案案號:(2020)閩05民初1594號,(2021)閩民終826號
案例編寫人: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蔡??偉??福建警察學院??陳??穎
來源:人民法院報